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通过风险共担的机制,发挥着风险分散和经济损失补偿的作用,支持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时代发展,社会、企业和个人对风险规避与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需求,保险社会功能发挥的方法、机制需要相应改变,保险行业要积极拥抱变化,创新性开展风险减量管理服务。

  从存量到减量的风险管理模式变革

  传统保险经营机制是基于对风险的存量管理,保险公司基于大数法则,在历史风险事件数据基础上分析风险概率制定精算定价,随后通过承保在全社会接受客观存在的风险总量,收取保费形成资金池,以便在出险后,保险发挥经济补偿的作用,为客户转移风险,实现社会的风险共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需求日益凸显,新的风险管理需求对传统的风险存量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保险风险减量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保险业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选择。

  风险减量管理模式下,保险公司从被动接收风险转变为采取主动措施化解风险,从事后损失补偿转变为事前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前置。风险减量管理可理解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协同合作,通过采用防灾减损的措施手段,降低保险标的出险概率或减轻出险后标的的损失程度,从而达到保险主体多方共赢的局面:保险客户降低了风险暴露,保险公司减少了赔付支出,从而为保险行业发展增加了空间,为社会发展创造了福祉。

  保险风险减量管理极具现实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安全摆在了治国理政的高度进行整体谋划推进,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方面,提出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高防灾减灾救灾保障能力等。

  (一)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全面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等作出全面部署,同时对安全生产和防灾减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原中国银保监会下发了支持财产保险业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有关通知,要求加快发展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保险行业必须时刻牢记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两个至上”,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根植于心,付诸行动,全面发挥金融力量协助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二)社会风险发展现状的要求。一方面,伴随全球气候异常变化,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遭受灾害最严重的国家,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频繁发生,从汶川地震到河南“7·20”特大暴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伤害,带来巨大损失。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目前正迈向全面现代化阶段,正全面进入风险社会,面临的各类风险呈几何倍数增长,灾害事故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实体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安全生产领域高危行业的安全防控需要,对财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有极大的需求和期盼。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险行业开展风险减量服务,能够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对于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助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保险行业转型发展的要求。国际国内资本市场风险加剧,尤其是近几年国内资本市场表现持续低迷,资本市场回报率大幅下降, 投资收益率锐减,“投资+承保”的保险业传统双轮驱动模式受到挑战,保险业无法再单纯依靠投资支撑传统的经营模式。风险管理模式创新是保险业回归商业本源、实现承保盈利的需要,是走重效益、重品质发展之路的需要, 是打造有竞争力保险产品和服务的需要。

  (四)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保险公司通过风险减量服务,可以更加贴近客户需求,深入到客户经营的过程中,从传统的保险买卖双方关系升华为风险管理顾问和风险化解合作伙伴关系,能够提高客户的服务满意度和认可度,降低管理成本;可以在投入风险减量服务的基础上,削弱致损因子,引导承保风险点有序改善,降低客户的期望损失,获取超额利润,提升承保盈利。

  保险业开展全流程风险减量

  风险减量管理覆盖承保前、中、后全流程,保险公司在产品条款设计、精算定价、承保条件设置、防灾防损服务、灾后减损及其他增值服务的全流程环节上,风险减量管理的理念贯穿其中。

  (一)价格机制激励客户风险控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风险减量的需求,条款设计时对客户保险事故发生后抢险施救、为减少保险事故损失扩大产生的相关必要、合理的费用纳入保险赔偿的范围。以某公司网络安全保险产品为例,不仅在主险产品中对合理必要的网络应急响应费用负责赔偿,还针对公用事业企业类客户的“重大保障活动”开发了相应的安全加固费用保险附加条款。

  在产品精算定价过程中,针对客户的不同风险暴露状况,赋以差异化产品费率定价因子,将费率水平与风险水平挂钩,引导客户积极开展风险减量管理。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定价体系中,保险公司将“符合国家规定安全标准、专门人员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专门人员负责防灾减损、开展防灾减损培训”等要件纳入费率调整系数,引导投保主体为降低保费支出而更加重视风险减量管理工作。

  在持续服务客户的过程中,通过把风险减量服务嵌入企业管理与生产流程中,深入了解客户潜在的风险管理需求,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一揽子风险减量服务,为客户匹配与经营风险相适应的一揽子保险产品,充分发挥保险服务在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损失补偿等方面的风险保障功能,打造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的风险管家品牌形象。

  (二)优质服务助力客户风险减量。保险公司通过对投保客户开展风险评估,掌握其以往损失情况、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运行情况、周边环境和有关安全设施配置情况,充分了解高风险环节和风险隐患。在此基础上为降低客户风险隐患,针对性提出相应的防灾防损建议方案,投放专用防灾防损物资、开展专精防灾防损培训、提供专业防灾防损服务。

  投放专用防灾防损物资。防灾防损物资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和针对性,如针对洪水泛滥和城市内涝隐患,提供防洪挡板、沙袋、冲锋舟等防汛安全类物资;针对消防风险隐患,提供消防专用设备或租用设施巡视、火灾预警及火灾初期抢险施救等服务;针对电网类等资产分布广的客户群体,提供无人机物资,为其优化线路资产巡检排查降低风险隐患;针对高空作业、带电作业等施工风险隐患,提供相应的防触电、防坠落警示标识,降低人员伤亡。

  开展专精防灾防损培训。防灾防损培训要基于专项、专属和特色化原则,根据客户生产特点及所处行业情况,提供专属安全生产管理、消防技能培训及保险保障范围、服务特色、服务流程、日常案件处理等方面培训,通过嵌入式风险管理提升安全生产作业规范;“以练代培”协同客户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与客户就特定风险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应急预案的启动、响应、组织、协调、安置、抢险、救灾、理赔、绿色通道的建立等进行全流程实战演练。

  提供专业防灾防损服务。风险评估是保险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能,保险公司结合积累的相关承保及理赔数据和案例,协同客户开展专业化的风险评估工作,进行风险识别、风险溯源、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便于客户深刻理解并掌握各类风险及现有风险管控措施短板,为下一步优化风险应对方案奠定基础;针对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提供气象、水文、地质等预警服务,从出险补偿向保中预警、响应转变,共建防灾减灾新模式,充分利用好短信、网站、微信及互联网新媒体等渠道,提高风险减量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

  (三)灾后减损降低客户风险损失。保险公司灾后减损目前主要表现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协助、支持客户企业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控制住灾害蔓延导致的损失进一步扩大,组织队伍或采用第三方专业机构协同救灾挽救客户财产。此外,还可以在灾后借助外部专业技术服务商,参与到受损设备等标的的修复、更换中,减少资产损失度、防止资产进一步恶化,降低营业中断等间接损失。

  风险减量管理的展望与建议

  保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将风险减量管理模式嵌入产品开发、业务拓展、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的经营活动中,从传统的“价格竞争”思维中解放出来,依靠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有实效的风险管理服务,挖掘客户价值,建立新的商业盈利模式。

  (一)转变发展理念,提升风险减量管理认识。一方面,认识到风险减量管理是时代发展、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稳定作为公司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减少风险隐患、降低重大风险损害为目的,积极协助投保企业开展风险减量工作。另一方面,认识到风险减量管理是保险公司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二)完善制度建设,健全风险减量管理机制。保险公司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针对不同类型目标客户的风险减量服务总体规划,健全组织机制,逐步探索推进切实有效的风险减量服务模式。同时,要建立完善风险减量服务相关内控制度,明确风险减量服务标准、费用管理要求,构建风险减量服务评价回溯体系提高风险减量服务内控管理水平。

  (三)强化多方协同,发挥风险减量管理作用。保险公司与保险客户协同,深化利用理赔数据和客户经营相关数据,建立客户资产风险评估模型,构建资产风险热力图,根据时间、地域、天气、资产类型等维度针对性开展风险防控和设备维护。保险公司与政府等多方协同,加强与政府主导的气象、水文、地质及安全生产、防汛指挥部门沟通联系,落实政府防灾减灾的要求与工作,同时增强数据利用和风险减量管理能力。保险公司承保理赔条线内部协同,承保前充分利用产品、费率、承保约束方案等开展风险管控,引导风险减量;承保后通过各项防灾防损措施,积极开展风险预警和风险排查,降低出险可能;出险后开展风险回溯和评估,将发现的风险点和评估报告作为承保端改善方案的支撑,形成完整的风险管理闭环。

  (四)加强人才建设,打造风险减量管理队伍。目前保险公司普遍在风险减量管理方面对保险公估、安服公司、高校和科研等外部第三方机构较为依赖,缺失自有风险减量管理的专业服务团队。保险公司应结合业务结构、发展特点等情况,培养和吸纳风险减量管理人才,组建专职风险减量服务团队,组织日常培训和经验交流,不断提升风险减量服务水平。

  (五)创新科技赋能,提升风险减量管理效能。建立高效的产学研融合机制,加强定量分析技术、安全技术、防灾技术等研究,探索建立各类业务风险数据库,夯实风险减量服务基础;建立与风险减量服务相适应的信息技术设施,着力构建风险减量服务的长效机制,实现人防、技防的有机统一,助力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与风险减量服务融合,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手段,重塑风险减量服务理念,压缩服务时空距离,优化服务模式,降低服务成本,提升公司风险减量服务整体效能。